初夏时节,行驶在兴安盟科右中旗,数万亩沙生植物在阳光下绿意盎然,更显鲜亮。
(资料图片)
2022年最新数据显示:科右中旗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从2017年的17.64%和35.17%,提高18.54%和76.14%;沙化土地面积由611万亩减少到现在的5.74万亩。科尔沁沙地面积在科右中旗的版图中越来越小。
包苏雅拉图是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苏木道兰毛杜嘎查“三北”防护林项目基地的护林员,今年58岁的他见证了5000亩绿色长城的崛起。“过去,风吹沙起,村外的沙屯子一片荒芜、黄沙漫天,现在种上柠条后,漫山遍野的沙地都绿了。”包苏雅拉图告诉记者,护林员工资加上自己养牛的收入,年收入能超过10万元,他真切地感受到好生态带来的好生活。
受困于贫瘠沙地的群众摆脱了往日窘境,昔日黄沙被植被覆盖……2018年,在中宣部协调引导下,“蚂蚁森林”走进科右中旗,其防沙治沙项目覆盖7个苏木镇和3个国有林场,共完成柠条、沙棘栽植面积2.85万亩;中宣部机关共捐款100万元,在科右中旗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种下1500亩沙棘苗木。
在科右中旗高力板镇“蚂蚁森林”互联网治沙项目区内的展板上,从枯树、沙丘、沙尘暴,到植树、造林、寻沙难,6张不可复制的珍贵影像和展板后面迎风挺立、比肩生长的沙棘、锦鸡儿,成为科右中旗13800名干部群众护青绿、战黄沙的最好见证。
近年来,随着沙地生态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绿进沙退成为常态。“十三五”以来,科右中旗累计完成造林160.09万亩、退牧还草7万亩、退耕还草3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治理8.5万亩,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26.25万亩。而这些背后,有着几代林草人的辛劳付出。
科右中旗林业和草原局造林股股长罗春梅就是其中一员,干了20多年林草工作的她,谈起科右中旗的生态建设如数家珍:“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区域绿化、申请中国绿化基金项目……她都曾亲力亲为。如今沙地变绿,罗春梅却也闲不下来,又将投入到发展果树经济林、促进当地农牧民增收的事业中。
“科右中旗是兴安盟唯一的牧业旗,牧民几千年游牧生活形成了放牧牛羊的生活方式,而不加控制的超载放牧是草原退化、风沙四起的主要根源。”科右中旗委书记蔡宝军说,在中宣部形成的《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科右中旗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调研》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科右中旗过去恶化的生态环境导致农牧民贫困的现状。
要“吃生态饭”,恢复草原生态是第一要务,科右中旗下决心实施“三禁”,按照全年和半年制定禁牧范围,以“每日必巡查、早晚必突击”的方式,依法惩处偷牧、夜牧等行为,告别了“黄沙遮天日,牛羊无草食”的景象。
与风沙做抗争是刻在每一个科右中旗人骨子里的使命,扩大“绿色地图”是所有科右中旗人共同的追求。近年来,科右中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开展禁牧、禁垦、禁伐为主的“三禁”工作,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初夏的清晨,科右中旗好腰苏木镇召沙嘎查温湿的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牧草香,成片的紫花苜蓿泛着绿意,让曾经的沙地披上绿衣。
科右中旗不断扩大饲草种植规模,积极实施高标准农田、粮改饲、秸秆利用、草牧业试点等重点项目,推进饲草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将草原变为“绿色提款机”,在带动群众致富、促进乡村振兴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走进华能高力板“风光储”一体化治沙100MW光伏发电项目现场,太阳能光伏板整齐排列,源源不断地产生清洁电能,工作人员在光伏场区内播种各类防风固沙植物,最大限度恢复植被覆盖率,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让更多群众享受到绿色能源发展带来的“红利”。
在额木庭高勒苏木布拉格台嘎查,3700亩林果基地和400平方米的水果保鲜库每年为嘎查带来14万元收益。嘎查书记陈国发带领村民,发展林果产业,让黄土飞沙的荒山变成万亩致富林。(记者 高敏娜 兴安日报记者 周新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