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新网北京8月4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最新发表一项卫生领域的建模研究显示,能阻断登革病毒等蚊媒病毒传播的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细菌的wMel菌株,在到2030年代的预测热浪情景下可能依然有效。不过,其在更长期变暖情景下的效果还不确定。
包括疟疾、登革热和寨卡病毒感染在内的蚊媒疾病影响着数百万人,随着气温影响这些疾病的地理分布和流行率,这些疾病可能在今后的气候条件下构成更大的风险。一种前景较好的生物防治技术是用携带沃尔巴克氏体pipiens细菌的蚊子取代野生蚊子,这种技术能阻断各种蚊媒疾病病原体的感染和传播。沃尔巴克氏体细菌的多种菌株已被导入不同的伊蚊物种,并在拉丁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开展了试验,其中大部分使用了wMel菌株。不过,wMel菌株的效力可能会在热应激下减弱。
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Váleri N. Vásquez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利用实验室温度对wMel影响的数据以及对未来热浪严重程度的预测,建立了一个蚊子种群动力学模型,以理解澳大利亚凯恩斯和越南芽庄市的升温对wMel的可能影响,这两个城市已经成功开展过田野试验。他们指出,虽然该技术能抵御预测的近期(2030年代)气候变化,但研究也揭示了wMel技术在温度高变率和更长期的气候变化下的潜在脆弱性。论文作者预计,2050年代的热浪可能会比2030年代(平均天)的持续时间更久(平均24天),而这会对wMel产生负面影响。
论文作者总结认为,更炎热和更频繁的热浪可能会削弱wMel的效力。不过,后续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理解wMel的阈值,并针对蚊媒疾病开发适应性更强的方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