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党中央、国务院日前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要求“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8月份以来,多家商业银行举办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与企业进行沟通对接,并推出一系列提高金融服务质效的具体举措。
(资料图片)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小微、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成为商业银行信贷发力的重要方向。截至今年6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多增9016亿元,同比增长13.1%。未来,商业银行还将推出哪些具体举措,如何进一步完善支持民企融资的政策制度?经济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加大银企对接力度
商业银行在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主力军作用。8月1日,工商银行举办民营企业座谈会,12家民企参与座谈,工行同时在会上发布了《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表示,工商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已突破4.3万亿元,未来,工商银行将认真研究吸收企业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全力以赴把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做深做实,努力取得更大成效。
8月4日,中国银行召开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来自农牧业、新能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民生消费、物流等行业领域的10家民营企业代表参会。据中国银行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介绍,参加此次座谈会的民营企业覆盖了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链主”企业、高科技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餐饮连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经营者等,中国银行通过与民企沟通交流,下一步要着力为民营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当前,在中小微企业遇到“融资难”问题的同时,还有不少金融机构表示“获客难”,希望能与符合未来产业发展导向的中小微企业建立有效的对接渠道。记者从金融监管总局了解到,为更好地满足中小微企业需求,同时及时响应金融机构诉求,金融监管总局近期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组织金融机构开展“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活动,引导金融机构主动走访对接中小微企业,重点面向创新型中小企业、中小微外贸企业等客户群体,了解其金融服务需求,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予以支持。
据金融监管总局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活动将持续到今年年底,覆盖各类银行机构和出口信保公司。监管部门同时提出了5个“鼓励”,分别为:鼓励金融机构通过此次活动,全面深入听取企业意见建议,不断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流程,提升企业满意度;鼓励银行机构运用企业科技研发、专利创新、知识产权等信息,拓展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强化对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支持;鼓励结合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特点,提出针对性服务方案,开发标准化金融产品,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率;鼓励运用进出口订单、应收账款、纳税信用等信息,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
提高金融服务质效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会议,研究加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工作举措。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表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金融部门责无旁贷,也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金融如何进一步提高服务民营企业的质效?潘功胜表示,金融机构要积极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氛围,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全面梳理绩效考核、业务授权、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尽职免责等政策安排,优化服务民营企业激励机制,提升贷款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
为更好地支持民企发展,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不断尝试推出各类创新产品。近日,山东德州市某模塑公司成功申请到1000万元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据了解,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以助力企业稳岗扩岗为着力点,与山东省人社厅签署了《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合作协议》,推出专项贷款服务产品“鲁岗贷”,在全省各地市开展了60余场银企对接活动,企业足不出户,便可获得“一站式”授信审批服务。
“‘鲁岗贷’给企业真金白银的支持,我们会在保障原有岗位的基础上再扩招30人到50人。”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7月末,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已累计为近1400户中小微企业发放“鲁岗贷”超55亿元。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在该行举行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上表示,中国银行将持续深化服务民营企业的长效机制建设,全力保障民营企业客户信贷审批时效和规模需要,同时依托全球化、综合化经营特色,在结算、融资、投资、撮合等各业务领域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为民营企业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与民营企业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业内专家认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需要银行、保险、担保、政府等“几家抬”。当前,为进一步稳定民营企业发展信心,金融支持力度可以进一步加大。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推动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同时,通过数字化赋能,加大投贷联动、供应链金融等创新实践,不断提升服务民营企业能力。
挖掘资金需求潜力
下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对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是确保经济稳步向上的关键期。民营经济在稳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进一步挖掘民企的融资潜力,激发微观市场主体的活力成为关键。中国银行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3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建议,货币政策要持续发力,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安排,确保对工业、基建、制造业等对经济影响较大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持续提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投资和生产信心,挖掘企业资金需求潜力。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不久前谈及下一步工作时表示,在支持市场主体方面,将引导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切实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持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可得性,加大个体工商户信贷支持力度,激发微观市场主体活力。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以下简称《若干举措》),在强化要素支持方面,涉及多项对民营经济融资的支持,包括扩大民营企业信用贷款规模。《若干举措》还提出,延长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期限至2024年年底,持续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引导商业银行接入“信易贷”、地方征信平台等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强化跨部门信用信息联通。
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无疑能有效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民企的支持力度。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建议,首先要规范民营小微企业的经营。引导民营小微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平台,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同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完善信用体系,引入多方信用记录,据此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其次是加大融资担保力度,支持民企发展。地方可设立信用保证基金,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为一些无抵押无担保,但有适销对路产品、有稳定现金流、有正常纳税记录的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业内专家表示,助力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链条长、工作环节多的系统工程,还需要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优化民间投融资环境等多维度协同发力。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在考核制度设计上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举例来说,信用贷款风险较高,商业银行对信贷员终身追责,会造成放款动力不足,但如果不追责则会存在道德风险。因此,对金融机构贷款的绩效考核、尽职免责、风险评估、激励机制等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记者 陆 敏)
来源:经济日报